当前位置: 首页  组织工作
高永静:“让患者不再遭受疼痛的折磨”
发布日期: 2021-08-11 录入员: 龚一文 来源:

去年5月,国际著名科技出版集团Elsevier发布了“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南通大学特种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高永静教授再次荣登神经科学榜单,这是她自2014年以来连续第六年入选该榜单。入选“高被引学者”名单,意味着该学者在其所研究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其科研成果为该领域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多年来,由高永静领衔的“慢性疼痛”研究团队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中取得重要进展,点亮了疼痛和神经科学领域天空中最亮的星。

慢性疼痛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3个月以上的疼痛,由神经损伤、组织炎症、肿瘤浸润、病毒侵袭等多种原因引起,被誉为“不死的癌症”。慢性疼痛病人不但遭受疼痛的折磨,还经常伴随焦虑抑郁甚至自杀倾向等精神异常,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一项调查表明,成年人百分之三十甚至百分之四十都有慢性疼痛,世界卫生组织也因此把每年10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世界镇痛日”。

目前,世界上治疗“慢性疼痛”的方法主要依靠吗啡等药物治疗和神经阻滞治疗,但是,这些对于慢性疼痛治疗效果并不好,只有不到50%的患者能达到35%的缓解程度。要开发新的镇痛药物,就必须在基础研究层面对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我们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找到新的途径,让患者不再遭受疼痛的折磨。”高永静说。

秉持着这样的愿望,高永静从硕士时期就开始研究慢性疼痛,几十年如一日,在疼痛医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攀登学术高峰。

1990年,高永静考入南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5年本科毕业后留校工作,成为一名人体解剖学老师。“在我刚工作的时候,耳濡目染的是黄竺如教授身后把心脏捐给学校、夏元贞教授把遗体捐给学校做成骨骼标本的感人故事,是以顾晓松教授为代表的通医优秀知识分子群体对科研的献身精神。”老一辈通大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勤奋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染着高永静。在学校的支持下,她决定继续深造,攻读了学校人体解剖学硕士研究生,随后又考取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研究生。

“如果一直待在同一个地方就不会知道世界到底有多大。我想开阔自己的眼界,也特别希望自己能够有一段时间在世界顶尖学府学习。2006年,高永静受邀到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工作,之后又到哈佛大学医学院深造了四年。两个大学的实验室在慢性疼痛神经机制方面的研究均处于国际前沿水平,他们的研究思路很先进。这对高永静后来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让她和团队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前沿,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更加系统的科研思维方法。

也因为此,她进一步坚定了疼痛基础研究的决心。她希望能将自己所学服务于国内慢性疼痛患者。“通大的环境更适合我,我要坚守在南通大学做出一番成就。”2010年底,她毅然选择回到学校,并组建了疼痛医学研究团队。目前,团队已由最初的1名技术员、3名硕士研究生,发展到有中青年教师、博硕士研究生共30人。期间,她指导青年教师获得了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62月,研究团队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发现,外周神经损伤后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小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中分泌大量的趋化因子CXCL13,它通过受体CXCR5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并促进神经病理性疼痛。实验中药物干预CXCL13CXCR5的功能长期缓解了小鼠的慢性疼痛。该研究揭示了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和慢性化的新机制,为临床开发新的镇痛药提供了靶点,并获得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然而,从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到临床实践之间仍有巨大的鸿沟。如何实现这种转化,架起从实验室通往临床应用的桥梁?高永静团队不停地思考着。

团队所从事的慢性疼痛神经机制研究,关注的神经组织是脊髓和神经节,但在捐献的遗体库中,这两种组织很少,使得研究团队在小鼠上得到的实验结果不能在人体组织上进行验证,大大影响了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的转化。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和东部战区总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疼痛科合作,由他们收集慢性疼痛病人的脑脊液和血液标本。另一方面,又与美国杜克大学的实验室合作,获得了少量捐献的脊髓和神经节组织。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用这些组织初步验证了在小鼠身上获得的实验结果,这对后续的药物开发有很大帮助。”提及此,高永静难掩兴奋之情

201811月,他们又研究发现固有免疫应答分子TLRToll样受体)成员TLR8在背根神经节(DRG)中通过非经典的途径促进神经炎症反应,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维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为以后开发靶向TLR8的镇痛药物提供了思路,并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目前,实验室已建立了药物筛选平台,正围绕新发现的镇痛靶点进行药物筛选工作。

临床上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在实验室开展的基础研究。近年来,高永静团队承担了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她先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70多篇被全世界30多个国家的200多家研究机构引用了4000多次。她也先后受聘为江苏特聘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

但是,高永静觉得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原来做的疼痛主要是研究脊髓这一低级中枢阶段。但慢性疼痛的病人还会引起抑郁焦虑,这种精神上的折磨也很痛苦。我们还会继续沿着这个课题深入研究,从低级中枢拓展到高级中枢,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更好的临床转化。”高永静信心满满地说。

(校报记者 陈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