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统一战线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为了把学习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党委统战部决定利用部门网站开展统一战线成员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交流活动。今天,刊载九三学社基层委员会推荐的两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 努力加强师德建设
(九三学社社员、建筑工程学院教师 刘云平)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作风。这是学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根本保证,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们要紧扣教书育人和培养人才工作的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所谓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以高尚的师德自觉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捍卫我们的职业立场。只有这样,在喧嚣的花花世界我们才不至于轻易迷失自己。
如何保持自我,而不迷失,历史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四大文明古国,历经千年颠簸流离而从未间断的,只有中华文明。十九大精神和中华传统一脉相承的,是一致的,如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本人将按十九大精神指导,在教好本专业课基础上,向大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神。传统文化给我们是精神的指引和鼓舞,是让我们不论何时不忘初心,又让我们与时俱进,所谓“君子不器,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美国有位总统说过,美国什么时候能战胜中国?就是当中国的青少年不记得中国传统文化之时。十九大告诉我们,这句话终将破产。
十九大的召开是鼓舞人心的,给我们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本人将按十九大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在做好专业课(土木工程)的教学之余,推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为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发挥力量。
用十九大精神引导社会成员确立终身学习理念
(九三学社社员、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 顾坚)
习近平总书记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专题中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完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还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学习型社会是对现代社会发展特征的一种理论描述,是指在信息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与知识的急剧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创新的频率加快,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提高,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增加,学习就成为个人、组织,以及社会的迫切需要。要求学习行为的持续性和长久性,表达为学习行为的社会化和普遍化。在学习型社会里,人们在观念上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善于与时俱进。每个社会个体都要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观念,在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不断超越自己。而继续教育则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十九大报告的指引下,我们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引导社会成员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逐步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是推进学习型社会形成的思想基础。要把起点教育、阶段教育扩展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把学校教育扩展为社会教育、社区教育;由重正规教育、学历教育转变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并行并重;把终身教育提升为终身学习,完成个人与自身关系的根本转变,教育、学习既是社会的需要,职业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的生命价值的一部分;由学历社会走向学习社会。
而目前作为继续教育主体地位的高校更应该坚持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育人为本,坚持确保质量,坚持规范办学。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手段的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以“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作为继续教育的奋斗目标,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办好继续教育不仅仅强调其经济效益,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继续教育应该更加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